《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根据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之一。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为人才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修养的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知识。具体来说,一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理论、原则;二要帮助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培养法治思维、法律意识,掌握相关法律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提高大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大学生“知行统一”的道德实践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提升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