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教研室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三进”备课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是党的历史上又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思政课教师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9月4日下午,“原理”教研室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三进”备课会。会议由教研室主任向东平老师主持。
首先,教研室主任向东平老师汇报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原理”课的教学建议》。向老师从总体要求、重点内容和具体章节融入建议等三个方面,就“融入原则”、“融入重点”、“融入什么”进行了解读。向老师强调《决定》融入“原理”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先学后教、全面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内容融入和精神涵养向统一等四条原则。“原理”课教师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要将《决定》与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关于《决定》的说明,贯通起来系统学习,学懂弄通悟透,掌握丰富内容,吃透精神实质,为实现有机融入打好基础。
接着,各位教师就《决定》与“原理”课有机融入进行了深入探讨。各位老师在认真学习《决定》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其中的新概念、新观点和新论断,及其与“原理”内容的契合点,进行了交流发言。宋新霞老师指出,《决定》融入“原理”要做到有机融入,不留痕迹,不太生硬。张保权老师认为,《决定》的第一部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尤其重要,要认真学习领会其内涵精神。邵燕老师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条原则”与“原理”课程内容有很多的契合点。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能够联系导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的人民性,也与第三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结合。吕倩昀老师认为,《决定》的核心主题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密结合第三章“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内容,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出发,阐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并强调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帮助学生厘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逻辑。郝纳老师指出,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每个特征的哲学依据。
最后,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集体“三进”备课会受益匪浅。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使老师们认真领会了《决定》内容,有利于精准把握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扎实推进全会精神融入“原理”课程工作落深落实。
(撰稿:宋新霞,摄影:邓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