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英烈 弘扬爱国精神 ——上海立达学院师生在四行仓库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5月29日,上海立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师和120多名学生代表赴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聚焦“铭记抗战英烈 弘扬爱国精神”这一主题,进一步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部分的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海立达学院充分挖掘本市丰富的社会育人“大资源”,讲好用好新时代的“大思政课”,充分激活社会“大课堂”,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行仓库,全称“四行信托部上海分部仓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它展现了抗战中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中国军队撤退的英勇事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立达学生在专业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四个部分的参观路线,深入了解了四行仓库战斗背景、过程和战后故事。厅内陈设真实地展现了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262旅524团1营420余名官兵(外界称“八百壮士”),奉命固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战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以谢晋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英雄群体形象。
此次实践教学通过实景参观把师生们仿佛带回到了当时的情境之中,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八百壮士”所展现出的民族气节、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学校的思政课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的伟大抗战精神同具体实例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新场域和新方式,身临其境,感悟抗战精神,铭记抗战英烈,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勉励大家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实践教学后,部分学生的感言:
张皓杰(23广编)
站在四行仓库展厅里,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坚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四行仓库保卫战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八百壮士的坚守和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总之,四行仓库的遗址和纪念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同时也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郭子语(23汉语言5班)
四行仓库的每一块砖、每一寸墙面都透出了沉重的历史感。那布满弹孔的破壁残垣,那奋勇抗敌的英雄身影,那可歌可泣的史料照片,都在无声讲述着动荡年代“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悲壮和惨烈,正是无数英雄先烈付出了热血和生命的代价,才让我们享受到了和平富强的生活,他们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一座仓库,因为英雄的坚守,而成为民族永恒的丰碑。一面西墙,因为先辈的热血,而成为民族永远的记忆。”
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激发了整个上海的抗战决心,各行各业都为他们的抗战做出贡献,正是前辈们的奋斗与牺牲才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承担起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皓煜(23视传13班)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四行仓库背后的许多感人故事。那些守军士兵,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坚守。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深感震撼。这些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参观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实场景的集合,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历史不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那些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铭记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