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 2024-06-20

 

 

走进“浦江之首” 看新时代乡村振兴

 

 

走进“浦江之首”  新时代乡村振兴

——上海立达学院师生在石湖荡镇东夏村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


618日,进一步深化和巩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学习,上海立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50多名赴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进行实践教学活动

石湖荡镇东夏村因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的零公里起点处,又称“浦江之首”,也是江南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长三角文化的融合之地。进入新时代,石湖荡镇始终秉持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紧扣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目标,立足自然禀赋优势,强化三产联动融合,拓展农业多样功能,增强乡村产业“造血功能”, 助推农民生活富裕,走出了一条将“浦江之首”打造成村落与景区融合、文化与生态融合、村民与市民共享的新路子。

本次教学活动聚焦乡村振兴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这一主题。在讲解员引领下,立达学院师生在首先在水文化展示馆聆听了松江和上海水系历史演变、治理江水和因水而繁荣的实践历程,大家了解到松江不但是“上海之根”的所在地,还是黄浦江水的“浦江之首”,感受到了松江水文化为代表的“浦江之首”的独特魅力,以及深厚绵长的松江水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

 

接着师生漫步于市级最美乡村道路——“影视路”,感受东夏村“10分钟”农村新社区生活圈。随后大家又参观了“有米社区”,讲解员向大家讲解东夏村如何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亮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新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本次实践活动,正是通过“大思政课”和上海本土资源的有效结合,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什么是乡村振兴,真正感悟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

 

学生感悟:

23汉语言(本)5焦冰倩:阳光明媚的初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师生一行来到地处黄浦江零公里处,坐拥“浦江之首”美景的石湖荡东夏村。在水文化展示馆讲解团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分水龙王庙、春申堂等地方,了解到水发源之地到上海水系历史演变过程,感知浦江水资源的历史脉络、文化传承。随后参观了化改造过的东夏村,绿油油的稻田和清新的乡土味瞬间让人心情大好,各种奶茶咖啡和农家菜,还有直升机、射箭、马术、采摘娱乐项目。我们深刻领会到在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活力、动力,在米产业社区社区这个地方,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22会计学(本)4洪云昊:通过此次考察我了解到,石湖荡镇对于本地历史文化主题的文化设施及文旅建设可谓十分精彩,既有效整合了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又将本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旅产业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而在参观了东夏村新建的居民居住区情况后,更令人耳目一新。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每户住宅面积达180-210平米,三楼建屋周围附带的小块农地,各类生活设施皆非常完备。从物质保障和文化建设两方面而言,我国的新型农村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取得了喜人的变化,也希望在日后我国的农村建设可以继续不断进步。

22播音(本)4班 赵亿浦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乡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乡村振兴了,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东夏村的实践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村文化等一系列举措,让乡村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正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生动体现,我们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此外,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明白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也更加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关注乡村发展,积极投身到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去,为建设美丽中国、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稿人:王杰 陈玉英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车亭公路1788号

电话:021-57805678 学校全称:上海立达学院有限公司

传真:021-57802566 招生代码:12587

京ICP备20031688号

Copyright 2013 上海立达学院 / SHANGHAI LIDA UNIVERSITY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2 14: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