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核心课磨出高质量 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提升思政理论核心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建设质量为抓手,进行集体磨课,力求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深入学习中发现改进不足,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真正做到推动主题教育和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以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的提升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5月23日,在各教研室第一轮磨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行政楼五楼党建活动中心,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的课堂教学,集全院之力进行了第二轮磨课。
陈玉英老师就第一讲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进行了说课与讲授。她认为导论是整个课程的开篇之作,起着统领整本教材的作用,需要给学生讲清楚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整个逻辑体系,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这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她先对学情进行了调查了解,了解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整个课程的体系,以及本专题的逻辑体系和重难点,并着重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以及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讲授了新思想的重要性。
邓祥莉老师就第十二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行了说课与讲授。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入手,详细讲述了课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通过视频拓展、问题讨论等形式,带动学生思考该专题的重难点内容,即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及怎样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来建设美丽中国。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提供生态文明治理的案例,并结合实际,让同学们对身边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提高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汪汐老师就第十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行了说课与讲授,本讲从四个方面讲授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教学前让学生自主查询提前预习四个自信的知识点,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课中教学运用问题链法、启发法、讲授法、视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方位更清晰的掌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了解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性。
吕倩昀老师就第十七讲《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说课与讲授。以问题链式教学法一以贯之,层层递进讲清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为什么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这三部分内容。总体教学设计合理,脉络清晰,讲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能够以历史视角选取百年党史中鲜活的事例,从现实维度选取针对党内当前存在的治党不严管党不力的案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严厉打击与处置的,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同时通过案例教学法不断提高习概论课程的亲和力与有效性。
各位评委分别对4位老师的说课和授课进行了点评,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共议了改进措施,有效的帮助他们整改和提升。通过反复磨课试讲,在不断试讲、倾听、评议,修改、否定、重构中,进一步验证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重难点是否突出,课时容量和时间安排是否适切等。这不仅对于授课老师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于参与“磨课”的老师也一种历练。老师们集中在一块,共同研讨,既容易发现授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也有利于互通有无,交流观点,共同进步。
最后,王杰院长强调,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传道者必须首先明道、信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全院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讲好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既是我们的职责所系、使命所在,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全体教师要深研细悟,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以学促教,以学促建 ,在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